禾赛科技起诉图达通侵犯专利,激光雷达行业爆发知识产权大战

本报(chinatimes.net.cn)记者刘凯 北京报道
激光雷达行业近日爆出重大知识产权纠纷案。10月28日,据媒体报道,全球首家达成百万台年产量的激光雷达企业禾赛科技,正式起诉同行图达通(Seyond)侵犯其专利权,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已受理该案。记者了解到,纠纷核心指向图达通在CES2025展会上发布的新品灵雀E1X与禾赛AT系列产品的技术相似性。
此次诉讼正值图达通冲刺港股上市的关键时刻,图达通刚于10月14日获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,拟通过SPAC合并实现港股上市。这场专利战不仅关乎两家企业的竞争格局,更可能直接影响图达通的资本化进程。
专利侵权争议
从技术细节来看,这场专利纠纷涉及多个维度。据接近禾赛科技的知情人士透露,图达通的灵雀E1X在产品外观、接口设计、内部扫描架构和光路设计等关键方面,与禾赛早前推出的ATX产品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。

从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获取的拆机图可以清晰看到,灵雀E1X不仅外形和接口与禾赛ATX如出一辙,其内部扫描架构和光路设计也与AT系列基本一致。
展开全文
此外,技术路线的突变成为此案的重要疑点。图达通自成立以来一直是“1550nm波长+二维扫描”技术路线的坚定拥护者,在各种公开场合不断强调1550nm波长激光雷达在安全驾驶方面的重要性。公司CEO鲍君威曾在2022年公开表示,激光雷达的探测距离达到250米是“及格线”,并宣称在当时“只有1550nm才能达到这个水平”。然而,这一坚持在2025年被彻底颠覆,新推出的灵雀E1X转而采用了与禾赛AT系列完全相同的“905nm波长+一维扫描”方案。
就本次诉讼的核心争议点,《华夏时报》记者咨询了北京市中闻(西安)律师事务所律师谭敏涛。谭律师表示:“针对‘灵雀E1X’与‘ATX’的相似度,双方会就产品在外观、接口、内部扫描架构和光路设计等具体技术特征上进行极其精细的比对,即使宏观方案(905nm+一维扫描)相同,微观设计的差异也可能成为是否侵权的关键。图达通在转向905nm方案时,很可能已经预见到会进入禾赛的专利领地,但其应对准备(无论是法律上还是技术上)似乎未能避免诉讼的发生。”
从市场层面看,禾赛科技的专利根基相对更加稳固。记者了解到,禾赛科技的AT系列的首款产品AT128于2021年正式发布,累计获得来自15家主流汽车厂商超过50款车型的前装量产定点。其相关专利布局更是早在2017年就已开始。而ATX作为该系列的新一代产品,于2024年4月推出,已获得比亚迪、奇瑞、长城、长安等十多家国内头部车企的几十款车型定点合作,并于2025年第一季度启动大规模量产。2025年9月底,禾赛科技正式下线了本年度第100万台激光雷达,成为全球首个年产量突破百万台的激光雷达企业,其技术路线得到了市场的充分验证。
侵权指控的背后,还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因素。据知情人士透露,有证据显示禾赛科技北美的几位员工已经加入了图达通,其中包括一位总监级别以上的关键人员,这一人员流动情况为专利侵权指控增添了更多疑云。与此同时,该知情人士还指出,图达通的被诉侵权产品可能以明显低于成本的价格在参与市场竞争,这种行为不仅涉嫌不正当竞争,也进一步扰乱了激光雷达市场的正常秩序。
为此,在此次诉讼中,禾赛科技提出了明确诉求,要求图达通即刻停止侵害其多项专利权,并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。针对这一事件,《华夏时报》记者对禾赛科技进行了采访,对方表示不予置评。截至发稿,记者就相关情况采访图达通官方,尚未获得任何回应。
对于高科技企业的专利布局与知识产权的风险防范,北京华标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标田对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表示:“本案对高科技企业具有重要的警示和借鉴意义。高科技企业应构建全面的专利保护体系,同时可采用多样化的专利布局策略。如初创期企业可采用路障式布局,聚焦保护核心技术;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可围绕核心技术进行地毯式或包围式布局,构建专利组合,如珠海恒诺虽有核心专利,但因缺乏外围专利保护,导致核心专利防护效能大打折扣。此外,要完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,企业要精准划定商业秘密保护范围,完善员工保密协议与竞业限制协议,规划泄密应急预案。”
IPO关键节点遇阻
此次专利诉讼正逢图达通冲刺港股上市的关键时期,无疑为其资本化进程蒙上了一层阴影。就在10月14日,图达通赴港IPO刚获中国证监会备案,公司计划通过借壳香港SPAC公司TechStar Acquisition Corporation实现上市目标。
事实上,图达通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。2023年,公司曾筹备在纳斯达克上市未果;2025年2月,其在港交所的递表又宣告失效。此次选择SPAC模式上市,正是看中了其相对传统IPO更快的速度,通常能在几个月到一年内完成,对于急需融资的图达通来说至关重要。
“专利纠纷可能直接影响图达通的上市进程。”资本市场资深从业人士指出,涉嫌侵犯知识产权将直接导致企业技术独立性被质疑,这在港股是大忌。类似的案例在资本市场并不罕见,同样是今年在港股递交招股书的海辰储能,就因为被宁德时代起诉专利侵权而导致其招股书过期。
在汽车行业,也有类似情况发生。吉利曾指控威马通过其高管团队获取并使用吉利的商业秘密,相关诉讼成为威马IPO的“拦路虎”。未能及时获得资本市场“输血”的威马,最终走向破产结局。
在李标田律师看来,寻求和解与许可是图达通快速消除诉讼对 IPO审核不利影响的关键动作,“企业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,选择与诉讼发起方达成和解或支付专利许可费。如昱能科技与 Tigo Energy Inc. 就知识产权事项和相关诉讼达成和解协议,有效避免了诉讼对上市进程的影响。”同时李律师也提醒,IPO 企业应按照相关规定,充分披露涉诉信息,并与监管机构、投资者进行有效沟通,说明诉讼的进展情况、对企业的影响以及企业的应对措施等,以减少诉讼对上市进程的不利影响。谭敏涛律师也表示,在IPO的关口,企业对本次诉讼隐瞒或轻描淡写会引发更严重的信任危机,企业要主动对外阐述公司对该诉讼的评估,强调公司技术的独立性和知识产权储备,稳住市场信心。
值得注意的是,图达通面临的经营压力不容小觑。根据公司招股书,2022年至2024年,图达通累计亏损超8亿美元,且亏损规模持续扩大。截至2025年3月底,公司现金和等价物仅2427万美元,流动负债却高达9775万美元,流动资产净值仅剩648万美元,资金链风险凸显。
与此同时,图达通在激光雷达市场的地位正持续下滑。根据Yole数据,2024年激光雷达销量排行榜上,速腾、禾赛、华为分别以51.98万台、45.52万台和42.16万台的销量位居前三,图达通以21万台的销量落在后方。而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,今年8月图达通在国内车载激光雷达市占率已跌至6.7%,远低于禾赛的32.8%。
值得一提的是,图达通还存在严重的单一大客户依赖问题。2022年至2024年,公司来自单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88.7%、90.6%及91.6%。尽管招股书未明确客户名称,但业内普遍认为这一大客户即为蔚来汽车。
对于图达通而言,时间窗口极为有限。有知情人士透露,借壳上市的“壳”资源如果拖到明年就会作废,港股留给图达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。在此关键时刻遭遇专利诉讼,无疑大大增加了其上市进程的不确定性。因此,这场专利之争的结果,将不仅决定两家激光雷达企业的技术路线选择,更可能重塑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。
责任编辑:李延安 主编:于建平









评论